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以课为媒,以教为本——艺术学院教师资格认定试讲圆满举行

编辑:艺术学院 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于:2025-10-22 浏览次数:

为全面贯彻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深化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艺术学院于10月9日下午开展了教师资格认定试讲活动。本次试讲由张秋平院长、朱宗明副院长、朱宁副院长以及时春风教授担任评审。黄程、范芳媛、李叶林、全德艳和徐艺五位新人教师以扎实的专业素养、灵动的教学语言与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风采与担当。


每一位老师都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一展风采,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思考、不断提升。此次试讲不仅是一次教学能力的检验,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交流与艺术精神的共鸣,为学院今后的教学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信心。



黄程老师的试讲内容是面向大一学生的基础课:“创新设计”。黄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节奏合理,课堂内容在专业性与实用性上展现出了高水准。他以清晰的逻辑构建了从创意思维理论到实践落地的完整知识体系,先系统阐释创意思维的概念、特征,再通过 “双钻模型” 与六阶段流程明确设计路径,搭配Embrace 婴儿袋等典型案例,让抽象理论具象化,有效降低了学习理解的门槛,让学生真正理解“设计思维”的创造力本质。



范芳媛老师试讲的课程是“影视镜头”。她的课堂既富有理论深度,又充满艺术感染力。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镜头语言的核心概念,从“视点”的切换入手,深入讲解了主观视点、客观视点、导演视点、间接主观视点与正反打镜头等关键知识点。她以经典影视作品为案例,将抽象的镜头理论转化为可视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画面中感受镜头背后的叙事逻辑。



李叶林老师主讲的是交互设计专业的知识模块——“KANO 需求模型”。她以多年的设计行业实践经验为依托,用逻辑清晰的思维框架和案例驱动的讲解方式将抽象模型化为可感知的用户体验路径,实现了知识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她以贴近日常生活的奶茶产品为例子,用生动亲切的语言进行了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在轻松的互动中,逐步掌握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价值的全过程,教学效果显著。



全德艳老师试讲的是大三的课程“艺术设计专业外语”。她以环境艺术设计为语境,将语言教学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设计情境中理解专业英语的表达与应用。课堂上,她善于通过项目案例分析和跨文化交流情境实践,让语言真正成为设计思维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同时彰显了她国际化的教学视野。



徐艺老师主讲的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服饰配件设计”。她用多元文化的视角带领学生当开启新世界知识的大门。从欧洲宫廷配饰的鎏金精致、中国传统配饰的玉簪云纹与“对称留白”出发,再触碰到非洲土著配饰的兽牙图腾与野性,一起解锁不同文化里藏着的服饰配件设计巧思。

徐老师擅长用“鲜活的多元文化案例”为载体,为学生搭起专业学习的桥梁。她拒绝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深度串联服饰配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实用搭配小巧思,能让知识点“顺藤摸瓜”似的在脑海里无声无息地浮现,自然而又灵动地唤起关联文化场景与日常搭配的鲜活联想,既能让学生轻松懂专业逻辑,又能精准“get”不同文化下服饰配件的独特美学价值,让“服饰配件设计”这门课既有专业深度,又有触及灵感的温度。



试讲环节结束后,三位院长从教学方法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细致点评,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宝贵指导。朱宗明副院长针对课堂节奏和案例选择等方面给予了建议,并提出“无企业,不设计”的核心理念,即设计应服务于当下产业的更新变化。朱宁副院长建议教师们将“用户思维”贯彻到每一堂课的设计中,用前沿的视角不断更新教学框架,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加自然地接受知识。最后,张秋平院长以自身教学经历为例,指出课堂应当生动、有吸引力,让学生“爱听、愿学”。他鼓励教师将教学视为一项终身学习的事业,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完善自我。

图文:艺术学院宣传平台

排版:赵梓豪

审核:张妤婷


友情链接:
电话:0510-85502763 传真:0510-85502663 招生咨询电话:0510-85509888、85522008、85503999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钱荣路68号
无锡太湖学院 © Copyright 2015 www.w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83598号-2] [苏公网安备32021102001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