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创新 > 高教视野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的模式创新

编辑:管理员 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于:2015-04-22 浏览次数:

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中,打破传统思维,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的新路子,对于我国高职教育制度创新,尤其是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基于战略联盟理念的“政产学研合作”

(一)“战略联盟”的基本界定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模式,最早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罗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内格尔明确提出。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不同的企业为达到共同使用资源和拥有市场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契约、协议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合作模式。

战略联盟通过独特的资源整合和分配机制使各联盟主体获得了充足的发展性资源,竞争力和获益能力大大增强。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或产学研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同盟,但以战略联盟理念指导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必将进一步提高其合作效益。

(二)政府参与推动高职战略联盟的形成

校企合作要求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彼此成为对方改革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支持、互为补充,从而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但在校企双方的预期收益尚未明确,或双方因行业壁垒缺乏合作基础时,校企间的合作很难实现深度融合。这就需要有一个具备整合、协调功能的第三方组织加入合作同盟,譬如行业协会、政府等。在我国,选择政府作为校企同盟的第三方合作者更具有现实意义。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政府在政策、法律法规、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支持,对于合作同盟的良性运转有着重要作用;甚至政府还将与校企双方展开实质性合作,进行资金和资源的直接性投入。政府基于自身角色和职责,促使校企联合体有序运转,体现了其公共职能。对政府而言,高职教育的技能技术人才培养和应用科学技术开发,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从根本上而言,政府、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三方合作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如此,由于政府的加入,校企合作同盟转变为政、校、企合作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框架下的校企合作体系具有严格的组织特性,通过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推进了合作各方的行为同步性、一致性,从而形成突出的合力效应。严密链接、互补共赢、合力强效的校企合作战略联盟满足了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校企合作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要保障。

(三)高职战略联盟理念的成功实践

基于战略联盟理念,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政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这集中反映在“宁海产学研基地”建设上。浙江宁海是我国著名的模具生产基地,但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限制了模具行业的技术和产业升级。2004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县政府、中国(宁海)模具城签约合作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项目。在宁海基地战略联盟框架下,宁海县政府、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模具产业界获得了多方共赢: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基地的毕业生对宁海所独具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产生普遍认同,尤其是宁海的行业、产业优势为其专、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选择在宁海就业,大大缓解了宁海模具产业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在政产学合作过程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需求,积极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明显提升。政府的参与使得宁海产学研基地的利益相关主体的合作条件和合作收益都得到了良好保障,战略联盟框架下的基地建设成绩显著,于 2011年12月被评为“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二、基于“总部 ——基地”思想的异地化建设

(一)异地化产学研合作基地初解

“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模式,是指企业总部在具有优良的基础设施环境与商务服务业基础上,在人才、技术、信息、知识、资本等资源比较密集的中心城市集聚,通过包括财务结算、投融资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总部经济活动带动总部产业及各类相关服务业发展,形成总部产业集群,通过企业总部与周边地区产业基地分工协作形成企业价值链,以及围绕核心产业与关联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产业价值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使得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借鉴总部经济理论及实践模式,我国高职院校

创造性地设计出了“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即高等职业院校在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集群核心区域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将学校在技术研发及其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智力资本同企业的技术转化实践平台实现有机联结、配置。这种基地常常是异地而建,跨地区追踪高耦合性资源,从而形成了学校“总部”与产业集群核心区域内“基地”的一体多翼式高职教育体系。“总部——基地”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而更好地体现高职院校的价值”,对于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有着深刻启发。正是在“总部——基地”模式框架下,部分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建设成功地走上了“异地化”基地建设的道路。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异地化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的领军者,建立起了以学院本部为中心、宁海与慈溪两大异地化产学研基地为两翼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异地化产学研基地的显著优势

一方面,打破了校企合作在地域上的边界限制。高职院校摆脱传统的“区位”或“本土”观念限制,立足发展中的需要,依据本校的学科、专业、人才结构,或鉴于本校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或需

求,在本校所处区域之外寻求合作单位,在此主要是指企业及企业群。这些企业聚集在具有行业或产业集群优势的地区,并具有合作空间和预期合作效益。在该区域,相关行业或产业聚集,在改进人力资源结构、提升技术贡献率等方面具有切实需求,这是产业界同高职院校实施合作并取得双赢的客观基础,是高职院校持续输出人才与技术服务并获得外部资源注入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异地建设校企合作基地,增加了距离成本,却收获了长远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宁海县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正是基于自身的办学优势与发展需求,着眼宁海发达的模具行业及其发展需求,共同的利益驱动使双方实现了合作,包括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都取得了预期合作收益。

另一方面,推进合作各方的资源融合。资源互补融合,共享合作收益,这是校企实现合作并达到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的模式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和目标。在异地化校企合作基地框架下,区域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同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学科发展需求实现了零距离对接。对于地区而言,基地的输入有利于地区提升产业的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优化劳动力结构,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企业以合作基地为平台进行生产经营,在审批、税收等方面享受政府的政策优惠,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直接的、丰富的一线生产为大学生参与实习、实训和就业提供了充足空间。宁海县政府作为宁海基地的主要合作者,其初衷便是通过基地为宁海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而产业界的资金、生产和实验设备、技术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研发提供宝贵资源。对于合作各方而言,异地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各方利益诉求的表达和资源优势的推介、互补提供了平台,这也是如今宁海产学研基地能够升华为优秀的战略联盟并取得初步成功的重要原因。

总之,在异地产学研合作基地模式下,合作各方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密的有机战略联盟,由于空间与资源的零距离对接,加之各方的合作是以真实需要为基础的,因此各方的交流是高质、高效的,合作是真实、紧密的,相互间资源是互补、融合的。如此,合力效应的发挥产生了合力效益,而且基于内在需要,各方在利益分配上顺利达成共识。目前,宁海产学研基地已成为中国首家“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充分显示出异地化产学研合作基地模式对于互补性资源融合的显著意义。

三、基于县域经济社会需求的“县校合作”

(一)差异化发展是高职产学研合作竞争的基本战略

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的现实状况来看,高职院校普遍与位居城市地区的企业寻求合作。高职院校寻求企业合作过程中会面临普通高校的竞争,在很多时候,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很难取得竞争优势,尤其是在高科技、新技术产业领域,大学与企业形成合作关系的机会更多。面对激烈的校企合作竞争,高职院校必须要明确自身定位,合理选择服务面向,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一方面,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高职院校采取以输送中低端的技能型劳动力为主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应用性技术研发如优化生产流程、技术转化与改造等为主的科研定位和以进行大众化社区服务、区域性服务为主导的服务定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避免搞“大而全”重复建设和追求规模效益,而应该集中有限资源大力发展传统优势学科。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选择那些人才、技术与服务需求同自身的供给能力一致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差异化发展是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竞争中的基本战略。

(二)县校合作是高职服务县域的合理选择

践行差异化战略,服务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一个合理选择。所谓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肩负着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大责任。而基于县域产业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结构要求,提供高水平技术人才和提高其应用技术开发水平是当前高等教育通往县域的主要任务。从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而言,高职教育将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突出作用。这与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性、技能型人才,提供应用技术开发、工艺流程改良等技术和服务的办学体系以及高职院校立足应用科技开发、进军较高端技术领域的趋势是较为符合的,高职院校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空间会更大,“县校合作大大拓展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能有效规避来自大中城市本科院校的生存挤压”。但囿于传统观念、交通、体制、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与县市间的合作还非常有限。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效益并不高,尤其是高职校企合作质量普遍有待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将合作的眼光局限于地级区域,尤其是中心区域,而很少直接关注地域广阔而人才、技术需求极大的县级区域。因此,有力地引导高职教育通往县域,大力推动高职院校走向县域、城镇乃至农村,“是深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模式探究,更是产学研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既是国家推进小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又是县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利益诉求”。

(三)高职县校合作的成功实践

高职与县域如何具体推进“县校合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建设宁海、慈溪产学研合作基地,为高职教育服务县域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宁海是全国著名的模具生产基地,慈溪则是闻名遐迩的“家电之都”和轻纺基地。两地的产业特征和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也很大。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适应自身发展需要,同时作为浙江省公立高职院校,为了承担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社会使命,分别在两地主导建立了宁海、慈溪产学研合作基地。关于宁海基地已在前文述及,慈溪基地目前也已成为集高技能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文化建设于一体的服务实验平台,将在智能家电技术、家电产品设计、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等领域内提供着多元化服务,以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慈溪产学研合作基地还作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实验创新平台,为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通过两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发挥高职教育优势,显著推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甘艳华中师范大学政法系博士)

友情链接:
电话:0510-85502763 传真:0510-85502663 招生咨询电话:0510-85509888、85522008、85503999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钱荣路68号
无锡太湖学院 © Copyright 2015 www.w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835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