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管理员 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于:2020-07-23 浏览次数:
数量居全国同类高校之首
无锡太湖学院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王赟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无锡太湖学院申报的物联网工程、机械工程、会计学3个专业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数居全国同类高校之首。
2019年起,教育部启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据悉,本次遴选经各高校申报、高校主管部门审核,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投票,共认定首批40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中央赛道1691个、地方赛道2363个,确定62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太湖学院为何能在同类高校中脱颖而出?其中又有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专业建设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基石。开展应用型专业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应用型高校的责任和使命。”无锡太湖学院相关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作为江苏省教育厅、无锡市政府共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无锡太湖学院长期坚持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学校近40个专业覆盖经、管、文、理、工、艺、医等七大学科门类,相关专业面向市场需求,积极进行改造调适,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专业建设经验,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大国家级一流专业聚焦“应用型”,特色鲜明
近年来,无锡太湖学院依据“应用型、地方性、特色化”办学定位,按照需求导向和学校实际设置专业,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做精做强优势特色专业,逐渐形成六大专业群。按照“本科水平、一专多能”的指导思想,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着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2019年,继商务英语、视觉传达设计、工程管理、物联网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会计学等7个专业获批江苏高校一流专业之后,物联网工程、机械工程和会计学3个专业获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其中,物联网工程专业紧密对接无锡地区物联网行业特色以及物联网全产业链,注重与行业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探索出一条“应用型、地方性、特色化”的人才培养创新之路;机械工程专业立足无锡、面向长三角地区,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在智能制造方面有特长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会计学专业构建“模拟仿真+会计工厂+校外实践”的能力培养路径,以培养高素质地方性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主要目标,专业建设均特色鲜明、导向明确。
服务地方产业需求,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太湖学院地处无锡,在发展过程中,学校紧密对接无锡地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重振制造业的需要,增设了物联网工程等专业,逐步增加工科专业招生人数。2020年,学校瞄准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新增机器人工程、软件工程2个专业,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应用型人才。在市场化浪潮下,学校不惜“壮士断腕”,果断停办部分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了物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建筑、生产性服务、文化创意、健康护理六大专业群,与无锡及苏南地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相呼应。学校对人才能力素质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进行改造,通过创新培养规格、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培养模式等途径,尤其是通过课程及课程体系的应用型改造,实现专业调整,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发展接地气,专业建设有前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期,无锡太湖学院在市场评估和前瞻基础上,制定专业发展战略规划,对下一阶段学校专业布局进行了充分论证,确立了紧贴无锡及苏南地区产业发展需求,集成集群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形成了对外按专业群优选合作伙伴,产学合作一体化,对内坚持学科、课程、实验实训体系、师资队伍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市场需求评估,学校拟新增人工智能、跨境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工程等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的新兴专业。同时,学校坚持“应用型、地方性、特色化”办学定位,按照发展目标和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专业结构及其支撑与互补、专业规模及其适度与发展问题,从产业群落和行业生态的视角规划、建设各个专业,进一步提高了学校专业与地方经济对接的能力和水平。
无锡太湖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学校将积极按照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 倪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转载自《扬子晚报》2020年7月20日第A04版
原文链接:http://epaper.yzwb.net/html_t/2020-07/20/content_77986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