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管理员 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于:2015-12-23 浏览次数:
大学生记者团 周晴
我校2015级新生的高等数学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前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的《无锡太湖学院2015级新生开展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实施办法》已实行有一段时间了,学生感受如何,效果又如何,大学生记者团对此进行了重点关注。
“今天学的我都听懂了,感觉高数学起来并没有那么累,我有信心学好这门学科。”在采访中一位刚刚高数课下课的同学这样表示。
为何分层教学
一直以来众多高校采用的都是分专业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分为高等数学A(工科类)、高等数学B(工程管理专业)、高等数学C(经管类),而我校也采用的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统一的教学模式下,造成了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学习成绩两级分化严重,学生学习高数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急剧下降......以上种种问题,一直也困扰着高等数学的任课老师。学生的内在需求、社会的外在动力以及无锡太湖学院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都迫切要求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何为分层教学
文件明确指出分层教学分为班级分层、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教师分层和考核分层这五个方面。
所谓班级分层,即采取“高考数学分数+个人发展兴趣”相结合的选择进行分层,理工科和经管类按各自类别分为提高班和基础班两个层次。提高班采取小班授课,每班人数50人左右,全校提高班学生总数达到2015级相关专业在校生人数的20%以上(根据各专业实际报到人数,提高班13个,其中理工科2个,经管类11个;基础班20个,其中理工科4个,经管类16个)。
对于学生,也形成了相应的分层,其中高考数学分数达到百分制72分及以上者直接编入提高班(例如:高考数学总分150分者,108分即为百分制的72分)。高等数学分数低于72分者,若学生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可在报道后的2天内向所在二级学院提交申请,二级学院初审后,以学院为单位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核合格后,学生即可编入提高班。其次对提高班和基础班采取滚动式分层次动态管理,即在一年级的下半学期、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学习表现和平时的学习差异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小范围的调整,基础班的优秀学生可调整至提高班,提高班的差等生可降至基础班。
在教学方面,也有了相对应的层次划分。对于提高班主要采用启发式、问题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启迪思维、开拓能力,在完成本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加深某些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深入地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基础班则采用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采用较为统一的教学安排,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满足后继专业课程中对高等数学的要求,并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实力。
担任不同班级层次的任课教师,也有相对应的分派。担任提高班的教师由人事处、教务处和基础教育学院协同确定,其至少为讲师及以上职称,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室的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深受学生喜爱,且在历次学生评教中位列前茅。
文件中对两种班级层次的学生的考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高班的试卷基础题占50%,中等题占30%,难题占20%。成绩记载方法遵循学校课程考核管理规定外,按照学期课程成绩*1.1计算,超过100分者,按100分计算,对于在提高班学习的学生,在评优、评先、评奖等方面适当给予必要的倾斜。基础班的试卷基础题占70%,中等题占20%,难题占10%。成绩记载办法按照学校课程考核管理规定进行。
在采访中,商学院经管系的一名高数老师表示:“分层教学虽然给学生学习高数带来了一定的裨益,但因可能一个班的同学被划分到不同的班级层次,这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有同学表示:把学生分到不同层次的班级,应该注重公平性。
分层次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有区别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提高。但不管是提高班还是基础班,其宗旨都是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性和风格,明白自己的强项和不足,把握自己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