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智能装备学院 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于:2024-11-18 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11日,无锡太湖学院智能装备工程学院的匠心大讲堂如期进行,院长袁惠新作为特邀嘉宾带来的精彩分享,如同一盏明灯,为师生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此次活动意义深远,吸引了众多目光,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袁惠新教授深入探讨了“工程师与人类命运”这一重要主题。他首先从发动机的构成引出人体系统的组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工程的概念。指出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与科学紧密相连,能够将科学发现转化为实用产品,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强调工程与科学应互依互存,共同为人类服务。
在谈到人类面临的挑战时,袁教授列举了自然资源枯竭、环境退化、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并展示了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特别指出未来25年工程师将面临的前三位挑战:网络安全,经济的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土地海洋。由于全球层面存在政府支持不足、缺乏关键技术、跨学科协作和国际合作等制约,限制了工程界解决这些挑战。面对挑战,全世界需要加速全球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工程师更是责无旁贷。
袁教授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成就给予了肯定。近年来,大国重器的频频亮相彰显了我国工程的实力,庞大的工程人才队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他也指出工程生的工程素质弱项在不同程度地暴露了出来,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专业人士的指导。
这一客观的评价,既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工程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具备全面素养的工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针对工程生的毕业要求,袁教授详细解读了《华盛顿协议》框架下的12条标准,涵盖了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研究、现代工具使用、工程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这些标准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素养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师。
对于工程生的行动,袁教授鼓励大家树立追求真理的信仰,明确工程师的责任,培养工程素质,努力达成毕业要求。他还倡导工程生拥有工程情怀并宣读了工程师宣言,激励大家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工程事业。此次讲座为工程生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激发了他们为工程事业努力奋斗的决心。
此次讲座在师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同学们纷纷表示,讲座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还加深了自己对工程专业的理解。让他们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对于教师们而言,讲座也为他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总之,这次讲座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未来培养优秀工程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