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管理员 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于:2016-05-03 浏览次数:
司马迁用独特的文字塑造了既叱咤风云又刚愎自负,既英雄磊落又儿女情长的,栩栩如生的,悲壮淋漓的项羽。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读者他一生的主见,不以成败论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对项羽这位大英雄的缅怀与思念流露的证据。人们不仅没有因为项羽的没落而把他遗忘,反而因为他悲壮的自刎而把这位大英雄深深地烙在脑海之中。还记得垓下之围中霸王别姬悲歌慷慨的无可奈何,东城“快战”中困兽犹斗匹夫之勇的勇猛善战,乌江自刎时知耻重义宁死不屈的豪爽洒脱。如此颇具“霸王”风度又重情重义的项羽,怎让人舍得因为他的失败而忘却了他,怎能自私的因为一次失败就彻底否定他之前所有的成就。何为英雄?英雄是行为能体现出人类崇高的精神,符合特定的时代和特定民族的道德审美标准。项羽属于那个特定的时代,他在那个时代本就是英雄。这样的他又岂是后人三言两语可以否定的,又岂是成败决定英雄的顽固思想可以理解的。而我至始至终都认为,英雄从来都不是成败可以任意评定的!
相信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耳熟能详吧!吴越之战中,越国输的一塌糊涂,越王被俘,国家灭亡。他只能尽力伺候、讨好吴王,希望得到一个回国的机会,最终他成功了。在吴国做吴王的仆人,作为一名国君,他是失败的;在吴国让自己的妻子去伺候别人,作为一名丈夫,他更是失败的。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失败的人做出了“卧薪尝胆”的壮举,靠着自己的能力,壮大了自己的国家,创造出了“三千盔甲可吞吴”的奇迹。他一雪自己的前耻,那股忍耐力,就能让他称之为英雄。我们要记住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更应该在乎的是其中的过程,只要为此努力、奋斗、无悔的付出过,不管最终的结局是什么,都可以称之为英雄!
荆轲刺秦王前吟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体现了他的无畏;黄巢起义失败死前说过:“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体现了他的豪迈粗狂、顽强的战斗力;戊戌变法六君子在受死刑时大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体现了他们一身的傲骨与正气。这些人并最终没有完成自己所要做的事,他们是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畏、不屈服、不断为之努力奋斗的精神留存了下来。在我们心中,他们就是大英雄,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缅怀。 我们并没有用成败来评论他们
英雄称之为英雄,不仅仅局限于他们创造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好、高尚的品格。
大学生记者团 蔡佳丽